凯兴斯泰纳,G. (Georg Kerschenstein.er 1854~1932) 德国教育家,生在慕尼黑市,师范学校毕业后,先后任小学、中学教师,并多年领导慕尼黑的国民教育工作。
曾获得哲学博士学位,退休后,以名誉讲座名义在慕尼黑大学主讲教育原理和学校组织等课程约13年。当时法、英,美等国都曾争聘他讲学。
凯兴斯泰纳一生从事教育活动,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体系,即以性格陶冶为主的劳作教育体系,适应了当时德国资产阶级需要培养大批生产上有技术、政治上能服从资产阶级利益的工人的要求。

他在主持慕尼黑市教育时,把国民学校改为劳作学校,把劳作教育纳入他的公民教育系统里。他早在1901年发表的《德国青年公民教育》一文中,就论证了如何使国民学校的青年为资本主义社会服务,因而获得皇家实用科学院第一奖。
凯兴斯泰纳认为,过去那种死记书本知识的教育,已不是今日所需要的国民教育和人类的教育了,与其让学生学大堆的死知识,还不如让学生获得精神的发展、伦理 的适应力和劳作的本领。
因而他主张在国民学校里,给学生极少的知识材料,多给以性格的陶冶,使学生养成较好的适应力、工作的兴趣和本领,更好地完成国家公民的义务。
凯兴斯泰纳还在慕尼黑市创办了一些补习学校,招收企业的工人,给以为期2-3年的补习教育,要求冲床企业主允许本企业工人每周用空闲时间学习8~10小时。
同时给工人以公民教育的训练,使其安心地为企业主进行生产,给冲床企业主创造更多的利润。在凯兴斯泰纳的影响以及资产阶级的赏识下,德国各地都设立了劳作学校,曾形成一种新的教育运动。 |